最新《中國2型糖尿病指南》實用性解讀
01、解讀一:擴大了診斷標準
過去,糖化血紅蛋白(HbA1c)一直是作為血糖監測指標,如今更新了它的診斷價值,采用標準化檢測方法測定的HbA1c可以作為糖尿病的補充診斷標準,也就是當HbA1c≥6.5%,也可以判斷為糖尿病。
此外,還更新了蛋白尿的診斷價值,將其作為糖尿病風險增加的明確標志。
其中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(UACR)是指南重點推薦的檢測方法,UACR<30mg/g為陰性,30~300mg/g為微量蛋白尿,>300mg/g為顯性蛋白尿。
注意,不管腎功能如何,只要出現微量蛋白尿,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(CKD)的風險便是中危;如果出現顯性蛋白尿,風險就進展為高危。
02、解讀二:生活方式干預,依然是治療的基石
新指南指出,治療糖尿病,尤其是2型糖尿病,除了藥物干預以外,生活方式干預也很重要,是基礎治療措施,應貫穿于糖尿病治療的始終。
大家也知道,飲食、運動、體重控制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有多么重要,小編總結了一些建議,幫助大家做到健康生活。
患者平時要適當鍛煉,避免久坐,一周保持至少150分鐘的運動時間,至于運動的方式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,如慢跑、打太極、騎車、快走都可以。同時,遠離煙酒,控制鹽的攝入量和保持愉悅的心態等。
其中,尤其要注意體重的控制,因為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,超重/肥胖的患者要給自己定個減肥目標,大概3~6個月需要減輕體重5%-10%。
而如果是過于消瘦的患者,應定制一份合理的營養計劃,適當增重。
03、解讀三:二甲雙胍仍是首選,更新并發癥聯合用藥
在降糖藥當中,二甲雙胍仍然是患者的第一首選,新指南更是強調了它的作用以及合并不同疾病的聯合使用。
具體如下:
第一,如果沒有禁忌,該藥可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療方案中,尤其是2型糖尿病,除了進行生活方式干預,二甲雙胍應貫穿于治療的始終。
第二,如果只吃一種降糖藥無法很好地控制血糖,可以嘗試2~3種降糖藥聯合使用,或者考慮胰島素治療。
第三,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,無論HbA1c達標與否、是否有個人不適,都建議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具有心血管疾病獲益證據的GLP-1或SGLT2i。
第四,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腎病或心衰,也需要在使用此藥的基礎上加SGLT2i或GLP-1。
但每個人具體的情況不一樣,也可能合并其他疾病,所以具體如何搭配,還需要因人而異,不可一概而論。
04、解讀四:血糖控制目標納入TIR
新指南還增加了“葡萄糖目標范圍內時間(TIR)”作為糖尿病的控制目標,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標為>70%。
這是什么意思呢?我們來簡單解釋一下。
2型糖尿病人在24小時以內,如果血糖能控制在3.9~10.0 mmol/L,或為3.9~7.8 mmol/L這個范圍內達到70%的時間(約16.8小時),都算是合理的。不過,由于個人具體情況不一致,所以還需要關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動。
TIR是監測血糖的重要指標,雖然說不能完全代替HbA1c,但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血糖變化,減少血糖波動的影響,預防并發癥。據研究,TIR每下降10%,微量白蛋白尿風險增加40%,視網膜病變風險增加64%。
據統計,我國糖尿病患者的壽命和健康人群相比約減少9年,發展到最后,約有70%的患者可因心梗、腦梗、冠心病、腎病等并發癥導致殘疾,甚至死亡。
所以對于糖尿病,患者一定要及時采取干預措施,嚴格遵從醫囑服藥,同時進行生活方式干預,只有這些都做好,才能有效控制住糖尿病。
中器華康 版權所有 2008-2025 京ICP備15061687號-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3795號 藥品、醫療器械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編號: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號 京海食藥監械經營備20150715號 京海食藥監械經營許可20170320號